ENGLISH

返 回

区块链会给农业带来什么变化?

来源 : 中农网时间 : 2019-02-12浏览 :

很多人误认为区块链就是“发币”,尤其比特币招来的各种非议,让区块链成了背锅侠。中农网CEO孙炜在我国首个茧丝区块链项目发布会上说到:“人们对新技术非理性的狂热,夹杂着投机的氛围和快速成功的幻想,往往让新的技术快速迭代甚至扭曲化”。 区块链是一项新技术,它不等于虚拟货币。就像互联网,我们依然不排除坏人会利用互联网做恶,但互联网本身是一项利于人类进步的技术。

农业为什么难?看不见的交易成本

诺贝尔经济学家罗纳德·科斯,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,他有一个著名的科斯定理: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,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,那么,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,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,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。
科斯定理有两个关键词:一个是“明确产权”,一个是“交易成本”。我们通俗的理解就是在产权明确的前提条件下,交易成本越小,市场效率越高。
举个栗子:
A:老张在北京开了一个生鲜超市,代号为“A”;
B:老李是一个批发商,驻地在北京新发地,代号是“B”;
某天,A紧急需要一车优质的苹果,但能支付的买价比较低。碰巧的是,这一天,B在新发地的库房里恰好有一车同样品质的苹果,而售价又能接受。于是,A与B在没有考察验货和讨价还价的前提下,在第一时间就完成了交易。B在第一时间,将货拉到了A的门店。市场的结果是,AB都很满意,而且居民在第一时间买到了新鲜好吃的苹果。
其实,这是一个理想中的完美交易,这个交易简单而高效,无论对于A还是对于B,彼此沟通、谈判、交付的成本都很低,是供需双方的高效匹配与对接。
然而,在现实世界中,几乎不存在这样的交易,供需双方在实际的交易中,其实隐藏了一笔巨大的交易成本。
A与B如果达成理想中的交易,需要具备几个现实条件:
第一, 老张首先要知道老李这里有货,即老张需要有直效的信息渠道;
第二, 老李的货能完全匹配老张的需求,即苹果的产地、品种、大小、等级、新鲜度、口感、包装等组合信息,能完全匹配需求方;
第三, 彼此认同这个“价格”;
第四, 当天要有配送车,能快速满足及时性需要;
因此,在现实中做到简单而高效的理想交易,至少需要以上四个条件的耦合,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符合,都将终结这笔交易,或者影响彼此的交易效率。
然而,更为现实的是,一笔交易的背后,绝不是只有AB两种身份,还有C/D/E等不同角色。尤其对于我国大宗农产品的流通,产销分离现象突出,供需信息不够透明,产业链上下游的层级多而复杂,导致交易关系复杂、交易链条过长,结果是市场效率低下。
现实中: B只是一个批发商,他手里并没有现货,他需要从新疆阿克苏调货,于是B找到了阿克苏地区的某位经纪人(或批发商)C,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确定交易,于是C张罗了一批人到果农那里收苹果,然后集中到一家苹果工厂D那里进行清洗、分级、分拣和打包,然后再找到车辆长途运输到北京。期间,B可能还会亲自到阿克苏进行考察和验货。(该交易场景仅是实际场景中的一种,仅供参考)
所以,整个交易链是这样的:

北京居民吃到一个苹果,至少需要四级渠道才能买到。每个层级的交易都将是一场关于信用和价格的谈判,在整个交易链中,我们至少增加了四项隐形的交易成本:
①信息成本。 获取上游供应信息的成本,比如从付费网站获取或熟人推荐等;
②信用成本。 为确认TA是一位靠谱的供应商,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投入;
③谈判成本。 为确认“货真价实”所付出的各项成本,比如商务考察、价格谈判等;
④政策成本。 政策变动导致的成本浮动等;
以上四点构成了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交易成本。我们如何理解交易成本?狭义上看,是一项交易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。有时这种成本会很高,比如当一项交易涉及不同地点的多个交易参与者时。广义上看,是协商谈判和履行协议所需的各种资源的使用,包括制定谈判策略所需信息的成本,谈判所花的时间,以及防止谈判各方欺骗行为的成本。
按照科斯定律,交易关系越复杂,交流链条越长,交易成本越高。这也是,我们在现实中做生意,为什么愿意选择熟人的主要原因,因为熟人可以帮助我们降低信息、信用、谈判等各项成本,就算价格高点儿,大家依然愿意做熟人生意,一句话就是“省事儿”。
现实中: 苹果售价10块/斤,进货价是5块,物流成本是1块,人员成本是1块,因此账面上会有3块/斤的毛利(假如只有物流和人员两项可见成本)。账面上,每斤苹果确实是赚了3块钱,但在现实中,我们为了这3块钱,所付出的交易成本却非常高,它隐藏在整个交易过程中,不体现在账面上,却让我们疲惫不堪。
这也是我们总是认为农业难搞、难赚钱,在经济层面的另一种解读。

“钱”为什么不愿意帮你?付不起的信用代价

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(原农业部政策与法规司司长),在最近的一次公开演讲中一再强调:农村金融难,但必须要破解。
举个栗子:
在理想的世界里:老张是买方,手里有1000万元的现金,老李是卖方,他有一批价值1000万元的货,那么,老张和老李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,交易很快达成。
但是,在现实的世界里,这样的交易几乎不存在。
老张开生鲜超市,正在高速发展期,一面要扩张生意,一面要有足够的货源,他根本拿不出1000万的现金。因此,他的实际情况是需要借1000万流动资金。他有几种途径获得这笔资金:朋友借款、银行贷款、社会融资或者高利贷。实际上,这几种方案都行不通,比如,传统银行根本不可能给流动资金贷款,除非抵押房产。
在现货交易的市场里,还有一种供应链金融的解决方案,即金融机构确认你是一个可靠的生意人,确实有周转资金需求,并确认你具备偿还能力,它就可以通过货物抵押的方式给你贷款。
华邦科技是一家提供供应链金融、融资租赁、资产管理等全方面金融解决方案的企业,其CEO曹刚说,实施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风险是虚假交易,因此日常最重要的一块工作就是确认交易的真实性。
京东数科数据农信负责人那存宝音,为了给农业中小企业实施贷款,经常跑到农村一线实地调研,经常碰到同一批资产或货物,被多个金融机构重复抵押的情况。
因此,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,通常开展大量的基础调研和数据搜集工作,包括核心企业数据及经营数据、资产情况、核心人员信息、甚至家庭资产等数据。
借用华邦科技CEO曹刚的话来描述,为了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和可控性,他们需要一个完整的数据拼图,只有零散的数据被拼凑在一起,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模型,才能做出最终的分析和判断,才能决策是否要放款以及放款金额。
其实,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,而且经常遇到数据不完整带来的判断风险。对于金融机构而言,他们获取企业“信用”的交易成本同样非常高。
同样1000万资金,对于金融机构其实有更优选择:
贷款给农业企业,有30万的成本,而收益仅有10%;但,投放在其他领域,成本只有10万,收益却高达25%,如果投资到房地产,甚至有翻倍的收益。放贷给“农业”和放贷给“地产”,所产生的收益和效率大相径庭。
优化产业链,降低交易成本,提高交易效率,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,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。区块链的出现,恰恰满足了我们对理想交易的“欲望”。

为什么选择区块链?上下游共建信誉池

区块链是一项新技术,更是一种思维模型。
百度百科的解释是,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、点对点传输、共识机制、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,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。
这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,是一个分布式的记账方式,产业链上所有的“人、货、场”,都将被数据化后记录在“账本”上,所有交易信息都将被记忆,且不可篡改。
逐一列举:
1、人的数据将被登记,比如身份信息、家庭背景、资产情况等;
2、货的数据将被登记,比如数量、重量、属地、规格、大小等;
3、场的数据将被登记,比如地点、仓库、规模、温度、湿度等;
而且,串联“人货场”的数据也将被登记,比如关于货物、仓储、车辆的产权数据,以及物流司机的数据,甚至门口保安的数据,都将被上链登记。
即使我们是陌生人,都会被编织在一张信息网里,真实的交易行为可以使交易双方互为”增信“,虚假交易也很容易被追溯发现,骗子无可遁藏,这张信息网就变成了一个信誉池。
既然,上链的人、货、场都在同一个信誉池中,那么上下游的交易将变得简单可信而且安全,金融机构给企业贷款的风险将大大降低,惠及面将更广。
其实,不要以为区块链距离我们很远,现实生活中,我们早已被悄悄的“区块链”。
举个栗子:
淘宝“花呗”,淘宝凭什么敢给你授信8000元让你买买买?背后也是区块链逻辑。
你在淘宝的眼里并不是一个人,而是亿万组数据中的一组,这组数据包含了你过往的消费记录、身份信息、银行信息、家庭信息、资产状况等。这些数据共同组成了一幅关于你的数据拼图,淘宝会根据这幅拼图,以数据算法,决定是否给你授信以及授信额度。
淘宝怕你不还钱吗?根本不怕。因为,如果你违约,首先阿里的各大生态企业会拒绝你,支付宝可能不能用,银行卡或许被冻结,意味着你的吃、住、行将受到限制,在高度互联网化的今天,违约者瞬间会变成一个“废人”。而且,这个不好的信誉可能一生不可篡改。想想都觉得可怕。
所以,马云说,未来将是一个信誉社会。随着社会信用生态的数据化建设,信用注定越来越透明,商业注定越来越高效。